Search


最近與朋友約了聚餐,討論到一半,友人告訴我:「明天見到了xxx,你不要提到他女朋友喔,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最近與朋友約了聚餐,討論到一半,友人告訴我:「明天見到了xxx,你不要提到他女朋友喔,他們分手了!」

我:「哇!他們不是交往超久的模範情侶嗎?」

友人:「對啊,所以,不要問,很可怕!」

Wright (2004)在「分手療傷手冊」一書中提到了分手之後該如何「應付旁人」,他建議可以寫信給伴侶的家人或朋友,說明兩人分手的原因、分手帶給你的衝擊、以及對你來說,他們在這件事上最好的回應是什麼。

在我的經驗裡面,好像很少有人這樣做,不過,找個人述說是好的,每談論一次,雖然又痛了一次,但心中也在同步整理相處到分手的始末,有助於找到分手對我們的意義。

不過,在這邊我想談的是,分手之後,如何「應付旁人」,是個很大的壓力。

在我們生命中,「看到別人分手」的次數應該比「自己面對分手」的次數來的多,我們當「旁人」的機會也多,學習當個「好旁人」是必要的。

強者我朋友 (真的都是朋友,不是我)告訴我,他剛分手那段時間,常做的一件事是打電話給他的好朋友,電話一接通之後,他說:「可以請你不要講話,安靜的讓我哭十分鐘嗎?」

這是一個「好旁人」的例子。

強者我自己 (好啦,我知道觀眾都希望我承認是自己)也忘不了某一次失戀,躲在房間裡哭,卻因為隔音太差,怕被隔壁室友聽到,而只能哭得很小聲,當真不痛快。

也忘不了某一次失戀,學弟妹們找我出去,一大群人聽我講完我跟她的故事,然後散會。

「好旁人」不一定要做些什麼,只需張開雙臂,讓受傷的人進來躲一躲。

但別太急著張開雙臂走向對方,只需讓對方知道,難過的時候,有地方可以躲,就夠了。

像心理治療一樣,陪著對方,一起體驗對方的心情,並「尊重」對方的心情,度過情緒的難關之後,會更有面對未來的力量。

最後,還是希望大家都快快樂樂的,「好旁人」的技巧可以備而不用,我的資料庫裡不會再出現很多的「強者我朋友」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臨床心理師、作家。 演講或課程邀約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